国潮1980 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键路口(1/3)

小说: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24-01-11 04:18:07
  1985年的除夕,对于许多文体届未来的新星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各种滋味自在心头。

  就比方说未来的跳水皇后高敏吧。

  自打转糖转出了一条龙来,这个小姑娘就坚定的留在队里,一心一意,努力训练,再没有萌生过退缩的念头。

  1985年年初,她的努力和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

  国家队下达通知,让她如愿以偿成为“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的一员,去京城参加集训。

  来到国家队的高敏,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国家队的生活环境与省体校完全不同。

  由于跳水运动员既要保证每日所需的高蛋白营养,又不能摄取过多脂肪,所以每天的两顿正餐中都有海产品。

  国家队的配餐有着严格的规定,每个运动员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三十元人民币。

  而这时,京城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百八十块。

  然而伴随着伙食标准的改善,训练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在国家队,每個队员必须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

  早六点起床、晚十点熄灯。

  每天的训练时间在八小时以上,只有星期日下午有半天的休息时间。

  基本上就是训练、吃饭、睡觉、比赛,还有文化课。

  偶尔在训练局放一场电影,那也得十八岁以上才能看,像高敏这样年龄小的队员没资格。

  甚至就连春节也是一样,最多就多放半天假。

  所有人都不能回家,必须坚持训练。

  1985年农历除夕的下午,京城的天空开始飘雪。

  高敏还是第一次见到下雪。

  这个除夕,她也是第一次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而是和其他队员一起在训练馆度过。

  但让她尤为失落的是,她刚刚知道了自己是代训的,所以没有队服。

  原本进入到国家队,她还觉得好像是对自己一个交待,就是说她高敏也进过国家队,怎么着也算是来过了,要能穿着国家队的对付回到省队也算不错。

  可代训的真相,却彻底打破了她的心理平衡和平静。

  这就是让人无奈的现状,我国长期以来的运动员选拔方式是逐级选拔。

  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被发现后,经基层体育部门推荐被输送到上一级体校。

  每年,各省体委都会向国家体委输送大量代训队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终能够留在国家队的只是少数。

  所以代训并不意味着高敏就是国家队的队员,只不过是意味着,高敏还需要通过更严苛的考验和竞争来证明自己。

  这个除夕,还有一个未来将在内地歌坛绽放出万丈光芒的女孩和高敏一样。

  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情绪陷入深深的低落中。

  那就是海淀区205中学的学生张嫱。

  (前面化名用的是张婍,章节锁死,没法改了。在这儿更正一下)

  坦白来讲,她的运气还不如高敏。

  因为她的的歌手梦,不但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而且所有的努力都是没有任何回报的。

  1984年的暑假,她看到了宁卫民在天坛书市组织的表演,受到崔建演唱的鼓舞,才生出勇气去参加海淀区歌手大赛的。

  参赛现场,她手拿她手拿妈妈给她买的吉他,又蹦又跳的唱了一首美国卡朋特兄妹的代表作《什锦菜》。

  可没想到一曲唱罢,却把评委们吓坏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李谷一的《乡恋》都能被批为靡靡之音。

  当时参赛的歌手大都唱一些红色的革命歌曲或者是民歌。

  即便是胆大妄为者,充其量也就唱唱刘文正、邓丽君的歌,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她这一首英文的什锦菜加在中间,虽然发挥不错,可实在是超前。

  显得那么突兀,那么不合时宜。

  即便是在标新立异者的范畴里,也显得太过分了。

  所以这场比赛如同许多人预料的那样,她没有取得任何成绩。

  她从评委的口中得到的只有五个字,“回家等通知”。

  而其他参赛者们,则在她下台后窃窃私语。

  “唱得真不错,但估计没戏。”

  “为什么没戏?”

  “人家肯定不要这样的。除非是民歌和偏美声的……”

  如果说,这件事到此作罢也就算了,张嫱虽然郁闷,过上几天也就能调整过来。

  但最能把人逼疯的,是老天爷好像把机会又送到了你的手里。

  偏偏趁你不备,又把你的机会夺回去,并且当面扔在地上左一脚右一脚的践踏。

  这次比赛,张嫱其实并未全然一无所获。

  一位二胡演奏家注意到了她。

  并且经过私下联络找到了她,邀请她参加自己剧团的演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潮1980,国潮1980最新章节,国潮1980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