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九公得旨意之后长叹一声,让使者带了一封掏心挖肺的书信回去面呈商君,言说此地、此时之困,固守有余,难以西进。

  然而,这封信,半日后便出现在了杨戬的书桌上……

  朝歌城中,杨戬做了何止一点安排。

  这信都没到费、尤二人之手,便从一名驿使小吏那截下,送抵周国边界的军营之中。

  而那传信的使者,却也被费仲暗中处置了。

  哪吒得了信,顿时呼朋唤友,一同飞来杨戬府上,借机溜达。

  “这邓九公,倒也是个有见识之人,”金吒在旁笑道,“虽只是凡人,却也知兵势变化,实为不易。”

  哪吒在旁反问了句:“大兄也通兵势?”

  “跟父亲学过几年,略懂皮毛。”

  杨戬顺势将话头挪到了李靖身上,“李总兵那边可曾松口?”

  金吒和木吒对视一眼,面露惭色,木吒道:“父亲也知天命在周,只是始终觉得帝辛并未有负于他,故依旧……没给我们回信。”

  金吒忙道:“大师兄不必担心,我们定能说动父亲。”

  “嗯!”旁边的哪吒也一脸坚定的点头。

  杨戬思索少许,提笔在一处布帛上写了一行字,“哪吒,你拿着此物,去给你父亲看,试试有没有效果。”

  哪吒凑近一看,小声读了出来:“兵不负将,臣不负君,忠不负义,何人不负天下百姓?”

  木吒和金吒若有所思,杨戬笑道:“用百姓的大义试试吧,你爹或许只是面子上拉不下来,给他个台阶便是。”

  哪吒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杨戬瞪了哪吒一眼,“我刚才说的话,你可千万别直接说给你爹娘听!”

  “师兄,我又不是天化!怎么会那般愚笨!”

  哪吒翻翻白眼,将布帛取了,踩着风火轮飞出书房,径直去了东海之滨。

  杨戬给了金吒木吒两道军令,让他们二人也随哪吒离开。

  接下来,再不过半个月,想必邓九公不得不率军出关,讨伐西岐……

  杨戬心中泛起了一连串的计划,他并非只是想将邓婵玉招入麾下,改善一下周军营中阴阳不调的气氛。

  他想的,是如何将邓九公,以及邓九公从三山关带出来的那十多万精兵,一同收入周军麾下。

  邓九公与邓婵玉并非什么大敌,让自己师弟们历练一番便可,又有南宫适等大将坐镇前军、黄飞虎在后方照应,倒也不必多担心什么。

  闭目修行一阵,睁眼已是第二日清晨。

  窗外阴雨连绵,西岐难得在这个时节降雨,杨戬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有利耕种’。

  确实有点当丞相的样子了。

  起身走到门外回廊,负手看着天地间水雾迷蒙,心中恬然静谧,颇感舒适。

  ……

  夹龙山,飞云洞,此地为阐教十二金仙惧留孙的道场。

  惧留孙在阐教十二金仙之中,本领、名望都算中流,但其与文殊、普贤、慈航三人为至交好友,故被广成子等师兄弟所不喜,平日里鲜少有仙人来此地走动,倒也十分清净。

  惧留孙有个弟子,道号土行孙,专修御土、土遁之法。

  当年元始天尊在玉虚宫中讲解封神劫难,命诸弟子收徒挡灾,惧留孙便随手收了这般弟子,教他几门道术,用仙丹、神通提了些法力,便不再多管。

  九曲黄河阵中,惧留孙道行受损,回山之后便闭门不出。

  土行孙早早便听闻杨戬等同门师兄弟在南洲威名赫赫,想学金吒木吒前去投奔,可师父不提此事,他也不敢多问。

  ‘莫非只是因我身材短小,师父怕丢了面皮,才不让我去南洲走动?’

  土行孙心中泛起了此念,这念头便如魔障一般,在道心之中越发根深蒂固,心中满是不忿。

  这一日,土行孙依然在夹龙山中修行御土之法、五行道术,忽而心血来潮,一个土遁遁出万里,到了一处仙山之中。

  他左右无事,在此地闲逛了一番,神识察觉到此地有阵法布置之后,也没多想,打算回夹龙山继续修行。

  “师父莫非真的因我外相不让我去和众师兄弟一同建功立业?”土行孙轻叹了声。

  若真是这样,师父你教点变化之法不就成了!

  土行孙一脸愤懑,而后跺跺脚,像是发泄一般崩碎了百丈内的山地,让一丛树木坍塌了下去。

  “罢了,这就是命啊。”

  土行孙长叹一声,就要施展遁法钻入土中。

  便在此时,仙山之中闪出一道身影,目光之中光芒流转,手指之间掐算不断。

  “小道友!还请留步!”

  小?

  土行孙顿时面带怒火,扭头吼了一声,“你祖宗才小!”

  那道人也是不由一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洪荒二郎传,洪荒二郎传最新章节,洪荒二郎传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