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民说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即便是中途有点波折,但并不无大碍。

  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

  但就这篇小说而言,别人批评自己一声不吭,实在有点窝囊。

  写篇文章辩解?说自己这是意识流小说,看不懂不是作者的错,是读者的错。

  有意思吗?

  那是自己找抽。

  而且,王濛写的那篇《太阳向上升起》评论已经非常厉害,并不仅仅是对他方明华的简单褒扬,更重要的是从小说入手分析,娓娓道来,很有说服力。

  方明华非常佩服。

  自己必须另辟蹊径。

  有了!

  方明华突然想起今年元旦在兴庆公园和那个老外米睿哲教授探讨意识流小说,以及在植物园怼郑泉的情形,顿时有了主意。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意识流这种写作方式比较新鲜,好多人没听过,有种本能的抵触情绪。

  况且,意识流写法本身就有些晦涩难懂,读者不能很快接受。

  那么,先普及普及意识流?

  引经据典,博古论今,将意识流的前生今世以及他的特点,写作手法尽量讲清楚,从侧面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自己写的这篇小说。

  嗯,就这样,

  明天就动笔!

  大清早起床,方明华洗漱完毕吃完早饭,就匆匆回到自己的住处,坐在炕上开始写起来。

  整整两天时间,从白天到晚上,方明华都趴在炕上奋笔疾书。

  这让朱霖有些好奇,等晚上拍完片收工回来,卸妆以后敲开了方明华的房间。

  “小方,你不是写完了吗?我听吴导说你怎么还在写?”

  “不是写小说,而是在写一篇科普文章。”方明华笑着讲写好的稿子递给她。

  朱霖仔细看了一遍,却摇摇头神色有点黯然。

  “我没上过大学,读的书少,好些地方看不懂,不过我觉得你写的很厉害!”

  “朱霖姐,你没必要妄自菲薄,我也只是初中毕业。”方明华笑着安慰了句,接着说道:“不过,就这篇文章而言,说实在,这还不行。”

  倒不是方明华谦虚,而是写了两天,现在回头一看真的不行。

  这不是写小说,任马由缰而是带有科普性质一篇文章,必须引用的事例真实、详实。

  这是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即便是过了编辑这一关,而且要面对千千万万的读者!

  光评论界那些大佬会用看锥子般的目光盯着你写的东西,没有点真材实料怎么行?

  可惜手头没资料啊。

  方明华无比怀念那个有度娘的时代。

  不过,方明华现在这种态度落到朱霖眼里那就是一种谦虚。

  “小方,我真的很佩服你,人年轻,才华横溢,而且还这么谦虚......如果我再小几岁,没结婚,我可想追伱呢。”

  朱霖竟然开起玩笑来。

  哈!

  那岂不应该怪我,如果早穿越几年就好啦。

  方明华当然不能说,只是说你说这话让我感到受宠若惊。

  当然这种玩笑适可而止。

  等晚上吴天民回来,方明华说了这两天自己遇到的困难,吴天民就问道:“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想去兰州,到兰大图书馆查点资料。”方明华说出自己的打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最新章节,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