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华车站边买一张燕京交通地图,提着行李坐上公交站先到朝内大街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简单洗漱下,又在附近小饭馆吃来豆浆油条,然后就直奔杂志社,

  《当代》杂志社的地址在朝内大街附近,杂志社的院子里已经站了好多人,三五成群低声议论着什么。

  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男有女,背着小黄挎包,神情显得有些激动。

  他们都是诗歌爱好者,听闻诗刊杂志社要召开诗歌研讨会,专门从燕京城各处赶来,有的来自附近的津门市。

  黄挎包里是自己所崇拜诗人发表的诗刊和自己所写的诗稿,他们渴望见到自己的偶像,更渴望自己的诗歌得到点评,进入他们的法眼,更渴望能得到他们的推荐从而能登上报刊杂志,享受人生中最激动的时刻。

  这让方明华想起了书上所说的大唐盛世,在长安城那些满腹才华的年青人拿着自己的写的诗稿,找前辈点评提携,从而能考中举人完成鲤鱼跳龙门的最后壮举。

  看来不止在火车上遇到那个青年啊。

  方明华心里感叹。

  也不知道那个青年来了没有?

  方明华刚准备上去,就听到有人拍了拍自己肩膀:“哈哈,你终于也来了!”

  一回头,就是车上遇到那个青年。

  方明华冲他笑了笑,没说什么。

  “咦,你不是说你来燕京开会的吗?”青年想到什么,突然问道。

  “我就在这里开会。”方明华指了指杂志社的楼房。

  “你,你在这里?!”青年听了十分惊讶,突然想到什么,震惊得说不出来话来。

  方明华“嘘”了一声,示意他别说,看到一楼大门开了,就赶紧挤到人群前面,拿出单位介绍信和邀请函,保卫科人员仔细看了看才放他过去。

  后面的人看到这一幕不乐意了“喂,为啥他能上我们就不能上?他是你们领导的亲戚?”

  “就是嘛,就这事还要走后门?!”立刻有人附和。

  谁知保卫科人员脸一板:“同志,人家是不是领导的亲戚我不知道,但人家手里拿着参加会议的邀请函!伱有本事也拿一张我立马放你上去!”

  “邀请函?!”

  众人听了吃了一惊。

  一個学生模样的竟然能参加诗歌研讨会?好多人都不信,但有人隐隐想到了什么。

  “同志,他叫啥名字?”

  保卫科的干事挠了挠头:“好像叫…方明华。

  是他?

  这次获奖人员里最年轻的一个!一个二十岁的青年竟然获得二等奖!和大名鼎鼎的顾城并驾齐驱!

  众人立刻议论起来。

  “喂,你不知道啊,他还写过一首小诗题目叫《春》,发表在《延河》杂志上,虽然只有三句,但写的真美!”

  “这算啥?人家还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发表在年初《延河》杂志社专刊“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上!”

  “真看不出来啊.....”

  “俗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

  站在人群后面的那个青年看着消失在楼梯上方明华的背影,兀自发呆。

  方明华没听到这些。

  他上了三楼,没过两分钟就有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上来,听他自我介绍之后,就热情的招呼他进了会议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最新章节,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