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10章 苹果天尊(1/3)

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更新时间:2024-01-09 10:14:25
  【五牙楼船战舰在咱们今天又称隋五牙战舰。

  这种楼船战舰起源于隋朝,因起楼五层遂得名五牙,舰长五十五米,宽十五米,吃水两米二深,船只高度有三十来米。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古代中式战船,顶层阁楼作瞭望和指挥用,下四层置兵。

  隋时在海上的威胁相较来说并不多,而且基本都是小船,因此五牙楼船最初的火力设置也基本都是为应对轻型敌人。

  每一层楼皆设女墙箭垛,让士兵们张弓射杀敌人,而应对敌船最主要的手段是拍杆。

  其原理也非常简单,拍杆就像是一个大号的桅杆,上置巨石,交战的时候绳子一放,巨石自然下落直接砸碎敌船。

  然后甲板上的士兵转动绞盘,利用滑轮系统将拍杆重新拉起来,然后就可以再次瞄准拍击了。

  初版的五牙楼船上前后左右设有六组拍杆,打起来的时候直接冲进敌方船队,六管齐下循环拍击,据说威力无匹。

  想象一下跟个大虫子似的,还挺喜感。

  而等到唐朝继承了这种战舰之后,寻思这么大的船空着也不太好,于是干脆将绞车弩、投石机这类大杀器安置在了楼船上,这种战船也就有资格被称为舰了。

  根据如今能找到的文献来看,战国末期时首次出现了能够一次发射多支弩矢的连弩,在当时需要多人用绞车上弦。

  汉代首次出现了床子弩,这种东西没得说,就突出一个力大砖飞。

  唐朝的工匠将连弩和床子弩合二为一,并将汉代床弩的单弓臂改进成多弓臂,于是唐代绞车弩便诞生了出来。

  这是一种安置在车上能够随时移动的巨型弓弩,以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设一主六副七条矢道,主矢道置巨箭,副矢道弩箭略小,拉动扳机后七矢齐发,射程七百步,唐一步约合一米五五,绞车弩的射程也就是约一千米。

  相较于绞车弩这种大杀器来说,唐朝的投石机就非常简单,依然还是非常传统的拉拽式,即是一种简单的杠杆系统。

  木杆一头放石头另一边让人拉,虽然效率低下但胜在造价便宜。

  这两种东西再加上唐军的火箭,对倭军堪称是降维打击了,因此能大胜确实不奇怪。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后来宋继承了唐的这些东西,都只是做出了改进,缺少根本意义上的革新。

  八牛弩算是在床弩和绞车弩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增加了五百米射程。

  在抛石机的上也只是改进装载石头的重量,其最高杰作号称七梢砲,需要两百多人拉动,能将六十四公斤重的石弹抛到100米处。

  其中的能量转化和能量损耗只能说让人落泪,而且其实用性也要打个问号。

  结果就是蒙古人从西亚找来的工匠随手一改,回回砲出炉直接轰碎了襄阳城,把南宋砸的亡国。

  但实际上在当时,回回砲这种配重式投石机在西方并不新鲜,属于是阿拉伯工匠的折中产物。

  更不提彼时西方就已经有经典的扭力式投石机了。

  真要看变革还得看大明,直接改砲为炮,玩儿火药去了。】

  汴梁的御苑中,赵匡胤脸色略有一点沉重。

  蹲在旁边以小玉斧作笔在地上划出来这回回砲的样子。

  盯着看了两眼,赵匡胤站起身用脚将那回回砲简单的线条直接抹去。

  旁边赵光义将脸上多余的表情抹去,满是真诚:

  “兄长,弟请掌将作监判监事,定为兄长分忧!”

  赵匡胤看了看亲弟弟,最终还是左手搭在其肩膀上:

  “有心即可,如今你不过知一图而已,土木工匠皆不懂,去之何为?”

  赵光义略略低头,看着攥在兄长右手中的玉斧,便也从善如流不再说。

  重新坐回石凳上,赵匡胤心里则是慢慢起来一个想法。

  一技能兴国,一技能破城,或许那些与异族通商之商贾应严令不得带匠造法器。

  嗯……以及得多看两眼,将这所谓的扭……什么投石机给记一下。

  赵匡胤心里记下来,应当从内侍当中寻几个善工笔的过来,不然单靠自己记,实在不保险。

  至于这弟弟……赵匡胤就不作指望了。

  自己弟弟啥样,自己能不清楚么?

  ……

  成都府衙中孔明倒是兴致勃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