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杜季同「化缘」的结果,就是其人一定会上奏疏提及此事表功,然后再让执掌户部的杨国昌重新拨付一批,他图什么?

  其为漕运总督,加淮扬巡抚,一分钱都不出,此事回头复盘,浙党的两位要员必然是要拿来说嘴的。

  杜季同闻言,心头一凛,生出一阵烦躁,只觉吃了个暗亏。

  赵默惊讶不已,问道:「从开封府上游至萧县数百里长堤,如何还有银子?」

  内务府拨付了一百万两给河东衙门,此事先前还被一些神京官员议论过,劳民伤财。

  贾珩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道:「籍没东河贪渎之官财货填补亏空,驱发贼寇徭役以赎其罪,广散米粮集召百姓,以此节省部分人工,余下皆为购置土木石料,而河道衙门惯常浮冒,朝廷每年拨付例项用之三成,余下皆为贪墨,这一百万两银子,以彼等浮冒习气,用之三十万两,已是朝廷大幸,而在本官手中尽数用之河工,自然还有剩余。」

  当初内务府拨付给东河河道衙门一百万两白银专款,现在都没有用完。

  而河堤则从开封以西一直修到萧县,大多数用来置备土木石料,几乎用到十成十,就这还剩十几万两。

  而这次修河经历,也让贾珩切身体会到修堤「浮冒」之事严重。

  清代乾隆年间,丰工用银,河督奏报需用银一百二十万两,治水名臣郭大昌打了两次对折,用了三十万两就能修好,就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德行,四分之一,用之不足三成,全部让河臣贪墨了。

  赵默一时无言,以其宦海沉浮多年,仍有一些震动。这永宁伯简直······

  徐开看向那少年,心头同样生出一股感慨。

  中原平乱不费朝廷一两银,平叛以后还向朝廷输送了百万石夏粮,营造河堤更是将每一两银子花到实处,还给天子寻到了一座金矿····..

  天子为何对其信重有加,言听计从,也就不足为奇了。

  贾珩面色淡淡道:「所需工料几何,本官俱已悉知,河务再有浮冒,锦衣府的诏狱就是为彼等河官而设。」

  有一说一陈汉沿袭明制,官员俸禄的确有些低了。

  其实可以在大汉行「养廉银」制度,然后再高压反腐,将反腐抄没的钱财,划出一部

  分比例,用作养廉银基金,发给反腐官员作为绩效。

  **是人性,以人性对付人性,再辅以技术手段,比如财产公开、大数据等一系列手段······老鼠给猫带铃铛。

  其必言,虽有官而视之如盗,官不聊生,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但就怕如苏绰与宇文泰所言,具官以立国。

  贾珩在淮安府做好相应布置后,让徐开在河道衙门坐镇,以便等候京营大军赶来,而后在一众亲卫的扈从下,与内阁大学士赵默一同乘快马来到扬州。

  已是傍晚时分,夜色低垂,因为下起了雨,视线愈发昏暗,而扬州城中的酒肆茶楼、青楼楚馆已经亮起了灯火,星星点点,或橘黄或彤红的光芒在雨雾笼罩下,略有几分朦胧意境,而歌舞管弦之音不绝如缕。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

  「赵阁老,天色不早了,你我先去拜访江北大营的节度使水裕,与其协商一致后,明日前往江北大营调兵。」贾珩拉住缰绳对着一旁因为快马而奔,状态略有几分萎顿的赵默说着。

  作为拱卫金陵的江北大营,内里驻军三万,节度使就是北静王水溶的叔叔水裕,如需调拨江北大营兵马,显然需要其协助。

  赵默思量了下,点了点头说道:「也好。

  两人说着话,询问着水裕的宅邸,前往扬州南城的石桥胡同。

  来到一座牌楼高立,门前蹲踞两只石狮子的宅邸,让锦衣府卫前去传话,几个飞鱼服的锦衣卫,倒是将水裕的管家吓了一大跳。

  水裕三子恰在家中,听说锦衣卫前来,指名道姓要见自家父亲,心头同样慌乱,将贾珩以及赵默迎入花厅,问明来意,心头放松了一口气。

  「两位大人,真是不巧,父亲他去了南京兵部讨饷,今个儿一早乘船,只怕要明天才能回来了。」水裕三子说道。

  贾珩皱了皱眉,与赵默对视一眼,道:「水公子,你即刻派家仆在锦衣府卫护送下前往南京,知会于他,让他折路而返。」

  水裕的儿子倒也不敢怠慢,连忙应道:「这位大人稍等

  说着,出了花厅吩咐着一个仆人去了。见水裕不在,贾珩与赵默只得出了水府。

  斗笠之下赵默那张方正面容上见着思忖,说道:「现在一时半刻,水裕不得返回,我等先在驿馆歇息,明日再作计较。」

  先前联名向朝廷上奏的奏疏,想来这几天也能到了京城,如能赶得调兵之前旨意赶来,许会好一些。

  其实心头隐隐知道,这样一来一回,根本来不及。

  贾珩道:「那权且等一夜,明天如人还未回返,阁老还请做个见证,先行调拨江北大营兵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最新章节,红楼之挽天倾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